凤凰古城的门票新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景点门票问题也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中国的景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费的?让我们试着从古代典籍中去寻找答案吧——
最先收费的是“孔庙”
关于中国门票的源起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论证。明代张岱著的《陶庵梦忆》卷二中记载:“已巳,致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 可以说是已知最早的有关景点收费的明确的文字记录,并且从孔庙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来看,此景区收费极可能是行为。而从各种典籍和稗官杂记中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景点收费的历史可能会早至唐宋时期。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相传宋朝初年宰相魏仁溥非常喜欢牡丹,在洛阳有一处私家园林,人称魏氏池馆,池馆内广栽牡丹。据说有一天,魏宰相从一砍柴人手中买得一株野生牡丹种在池馆内,经过精心培育,终将其育成名满天下的“花后”——一棵奇硕的紫色牡丹。人人争相传告,但因为前往观花的人太多了,魏家只好,看一次收“五个钱”。
古代景点的“优惠政策”
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虞初新志》一书中,有孙嘉全所著《南游记》的记载:“途中东岳……欲上,士人曰:不可,山顶有娘娘庙,领官票,而后得入,票银二钱,曰:口税。”这个就是明确地提及性质的门票收费了,门票是纳税的凭据,是一种行为。其实《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也记录了某些知名景点收费的情况。但是由于徐霞客本人有发的引,相当于介绍信,或者相当于现在的旅游一,一些收费景点是可以免票入内的。
颐和园的“高收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人自建了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并正式使用门票。当时称为“博物苑观览证”——铁皮制成,分特证牌(黄底黑字)和公证牌(白底黑字)二种。牌的正面竖写“博物苑观览证”字样,背面有“国文专修科”字样,现存放于南通博物苑内。1909年8月,上海法租界公共局建造的顾家宅花园,由于不对华人,引起了上海人民的不断和斗争,法租界公董局于1928年6月18日宣布顾家宅花园对华人,实行门票制,每人年券一元,零券(即每人每次)一角。1924年,颐和园正式辟为公园。开始售票,进大门收大洋一元二角,排云殿每张五角,谐趣园每张二角,南湖每张一角,石舫每张一角,全部游完需大洋二元五角。这在当时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大半个月的收入,不能不说是高收费的代表啊!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