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景点的话,英文会比较好理解,街道的话,拼音则会更方便。”成都一位英文导游张一昕认为,不过,类似长顺中街,牌把“中”和“街”翻译了,公交站台名字又是用的拼音,对于生活在成都,需要乘坐公交车的外国人而言,有可能会感到困惑,“还是统一比较好。”
已经在成都生活8年的比利时人Dieter表示,有的地方地名更适合用英文翻译,有的使用拼音则更好理解,“比如省体育馆翻译成‘Sichuan Gymnasium’会比较容易理解,但一些名用拼音则会比较好。”
成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青表示,成都有些地方的英文翻译确实不太规范,“比如像下同仁这样带有方位词的街道名,方向应该翻译出来,‘下’应该用‘Lower’而不是‘Xia’,‘Xia’可能会让外国人找不到方向感。”而像人民公园,青则认为,至少要将公园意译出来,如果全部用拼音,也不太规范。
青认为,旅游景点附近的站名有必要进行统一,“比如明蜀王陵,作为历史景点,不只是一个名字,是有历史内涵的,直接用拼音的话不太规范。但是地铁站命名时,可能是考虑到明蜀王陵的英文当站名对外国人有点复杂,翻译用的就是台湾私拍布丁拼音,Mingshuwangling。”他,在确定相关站名时,除了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讨论,还可以征询长期居住在成都的一些外国人的,“他们可能有一些适合的简称可以借鉴。”
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针对道交通和旅游景点的双语标志,2006年成都出台了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由市质监局牵头,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交委和市建委参与起草。标准中对于成都市道交通和旅游景点的双语标志英文译法原则上做出,基本模式一般为:地名专名(音译)+地名通名(意译),并全部字母大写。比如,沙湾翻译成“SHAWAN ROAD”。
对不同类型的道和旅游景点的翻译方法也给出了具体举例说明。比如火车北站作为地名专名含有特殊意义,翻译采用意译,译作“NORTH RAILWAY STATION”;东大街,方位词为专名的一部分,按专名处理,译作“DONAJIE STREET”;新华公园,作为城市公园,译法是景区专名(音译)+景点通名(意译),译作“XINHUA PARK”。
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工作人员表示,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对道交通和旅游景点的英文名翻译具有借鉴作用,公交站名和地铁站名也可以参考借鉴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