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频道3月4日电(记者付瑞霞)“车畅通”、“零投诉”,是一段美好旅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旅游景区服务水平的严峻。拥有秦兵马俑、唐华清池等2个5景区和2个4A景区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五星级”的旅游服务水准,从2005年开始即创造了黄金周“游客零投诉”的业绩,塑造了国际级景区的形象。
“五星级服务”保障“零投诉”
2013年春节期间,临潼各主要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2.41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700.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8.24%和92.51%,均创历史新高。
游客人数年年增多,服务质量却不打折。想要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就必须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临潼加强旅游景区紧急救援以及旅游公共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各部门、景区(点)与110、120等公共应急救援系统的协作,提高旅游应急救援能力,努力打造与国际化景区相匹配的五星级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了清除“黑车”、“野导”、“游售”、“兜售”等,临潼强化旅游、、交通运输、工商、执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创新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各行各业。2012年11月6日,临潼区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国际级景区、五星级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利用3年时间,以四项原则宏观指导,五星级标准严格要求,五大工程重点提升为前提,全面优化服务,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最具活力副中心城市奠定的基础。
临潼的旅游、工商、物价、交通运输、、文体广电、执法、食品药监、质监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形成规范高效的旅政管理体系。
文化为先导塑造旅游品牌
临潼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这里的旅游景点密集程度和规格之高在国内各县区首屈一指,临潼素有“秦俑故乡,御汤之都”的美誉,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有新石器时期的姜寨遗址,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有传诵千年的汉代鸿门宴遗址,有享誉中外的唐华清宫遗址……深厚的文化,独特的资源,使临潼成为全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性区域。
如何将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是塑造旅游品牌的关键所在。文化底蕴,成为临潼旅游的一张王牌。
临潼紧紧围绕“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特色品牌,依托秦风、唐韵历史文化特色和渭河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秦陵博物院为核心的秦文化旅游区,以唐华清宫为核心的唐文化旅游区和以渭河生态为基础的渭河生态休闲旅游区三大旅游精品板块。
同时,着力使旅游业发展实现“六个转变”,即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景点向旅游景区的转变;旅游产业向旅游产业链转变;旅游风景区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转变;旅游品牌向城市品牌转变;景城合一向景城分治转变。
在文化导向下,临潼的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历经改版已成为陕西省文化演艺的经典之作,在华清池景区长期演出。大型历史情景剧《秦始皇》的创作已拉开序幕,投资3亿元的秦皇大剧院正在加紧建设。这些重大旅游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临潼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旅游业成为经济引擎
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服务,逐渐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使临潼旅游业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旅游对促进临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
经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调查显示,2012年,临潼区旅游业生产总值为19.68亿元,较上年增长77.46%,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30%,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02%,较上年提高11.65个百分点。
在各旅游相关行业中,景点门票及导游服务生产总值为10.56亿元,较上年增长161.39%;为旅游服务的批零贸易业生产总值为2.45亿元,较上年增长18.93%;餐饮业生产总值为2.02亿元,较上年增长23.93%;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为1.54亿元,较上年增长4.76%;文化娱乐业生产总值为1.60亿元,较上年增长55.34%;住宿业生产总值为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8.8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或将成为临潼区乃至西安市的经济新引擎。(完)